★追悼会前,朝廷的预防措施
由于4月20日刚刚发生了新华门事件,党国很担心追悼会期间发生啥意外。毕竟老胡的追悼会是大场面,有党政军各界的显贵出席,还有中外记者现场报道。一旦出现意外,则党国的颜面无存。所以,朝廷采取如下的防范措施。
◇交通管制
在追悼会的前几天,北京市公安局就宣布了22日的交通管制通告。
为了保障4月22日上午胡耀邦同志追悼大会顺利进行,现将天安门地区的交通管制措施通告如下:交通管制的目的很明显,就是要阻止学生进入广场搞悼念活动。
1、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至十二时,天安门广场及大会堂西侧路,除持有大会车证的车辆外,禁止其它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。
2、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八时半至十二时,南河沿南口以西,府右街南口以东天安门广场东侧路,除允许公交车甩站通过和持有大会车证的车辆通行外,禁止其它各种车辆通行。
◇调兵入京
仅仅搞交通管制,显然是不够滴。为了防止前一天的新华门事件重演,朝廷决定:在重要地段(中南海、人民大会堂、长安街、等),派重兵把守。但是北京公安局没有这么多警力。所以,朝廷决定调北京军区的正规军入驻。据《关键时刻——李鹏日记》记载:
21日晚,杨尚昆(军委副主席兼军委秘书长)下令紧急从北京军区调兵进驻北京。从驻防在保定的38军的两个机械化师中抽调1500名兵力,日夜兼程,赶赴北京。一个团进驻中南海,其余兵力布置在中南海四周,保卫中央首脑机关的安全。这应该是六四期间,朝廷【第一次】调正规军进入帝都。
★追悼会之前,学生的应对措施
所谓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针对朝廷的上述举动,学生们采取了如下的应对措施。
◇成立联合学生组织
22日的官方追悼会,是早就订下日期的。很多学生都想在22日那天,到广场上去给老胡的遗体告别。但是北京有几十所高校,如果各自为战,很容易发生混乱,给官方留下话柄。
在这之前,很多学校已经成立了【民间性质】的学生组织(所谓民间性质,是指有别于官方的“学生会”)。到了21日那天,十几所高校的学生组织代表,齐聚北大28号楼开会,成立了“北京高校行动委员会”。这是六四期间,第一个【跨学校】的民间学生组织。该组织就是后来“北高联”(又称“高自联”)的前身。在整个“六四学运”中,北高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
为了规避交通管制,“北京高校行动委员会”决定,在21日晚提前进入广场。话说这个委员会的效率还是挺高的。成立不到12小时,北京的大部分高校都贴出了该委员会的通告,通知学生们在当天晚上,去北师大举行“誓师大会”,通告还要求参加的同学穿球鞋,带好水和干粮。
◇提前集结广场
到了傍晚时分,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出动,齐聚北师大。誓师大会由学生领袖吾尔开希主持(吾尔开希因为在前一天的新华门事件中,带头喊口号而出名)。他在会上控诉了新华门的暴力事件,并介绍了22日游行的路线安排和目的。
誓师大会之后,几万名学生浩浩荡荡地从北师大走到广场。由于很多高校都组织了专门的纠察队,佩戴红袖标,在游行队伍中维持秩序。几万人的游行队伍,秩序井然。
(政法大学的队伍特意举了块木牌,上面写着宪法第35条、37条、41条——关于“游行、集会、结社”的自由)
到了广场后,各个高校按照事先划定的区域,排成方阵坐好。然后,大家默默地等待天亮。
广场上的每个方阵,都用自己的校旗作标识,纠察队在方阵外边维持秩序。进出方阵的人,都要出示学生证给纠察队员看。为啥要搞这么严格捏?主要是担心党国的便衣混到学生队伍中,乘机捣乱,然后栽赃给学生。
(半夜时分的广场)
(黎明时分的广场)
★官方的追悼会
俺已经不止一次地提到:伟光正是一个等级很森严的组织。在这样的组织里,自然非常重视死后的盖棺定论(如果你还不懂得其中的奥妙,一定要先看一下《如何解读朝廷要员的盖棺定论?》)。所以,俺再费点口水,说说老胡追悼会的规格问题。
◇老胡的特殊之处
首先,老胡是个非常特殊的政治人物。体现在如下:
1. 他是伟光正的前任总书记
2. 他具有很高的民望(不妨回顾一下《废帝胡耀邦其人》)
3. 他身处朝廷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——改革派官员极力捧他,保守派官员极力贬他
4. 他恰巧在一个特殊的年份去世(在《山雨欲来的1989年》,俺解释了那年的特殊之处)。
◇悼词的微妙之处
基于上述原因,使得老胡的悼词,变成一个很棘手的两难问题——如果悼词的规格太低,无疑会激怒广大的学生和群众(俺前面介绍过,老胡的民望很高);如果规格太高,那当初为啥还要罢免他捏?(陷入自相矛盾,无法自圆其说)
在老胡去世当天,裆中央就为了讣告的用词而再三拖延(上午7点去世,拖到晚上6点半才发讣告)。当时的讣告中【没有】“马克思主义者”的头衔(关于此头衔的重要性,请看《如何解读朝廷要员的盖棺定论?》)。
到了22日的追悼会,赵紫阳念的悼词是这样滴:
同志们:在悼词的第一段,关于老胡的头衔,同讣告是一字不差。不过捏,在第二段开头(请注意俺标粗体的地方),额外加了一个“马克思主义者”的头衔,但是又没有加定语(比如:伟大的、杰出的、优秀的......),有点不伦不类。这在党国历史上,是绝无仅有滴。
今天,我们怀着极沉痛的心情,悼念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,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,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,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。
胡耀邦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者,他的一生是光辉的。在长达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中,他始终如一地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、呕心沥血、艰苦奋斗,立下了不朽的功勋......
(后面省略,悼词全文在“这里”)
据《李鹏日记》记载:
(21日)今晚7时,赵紫阳召开常委会,讨论中央对耀邦同志的悼词。中央的悼词对耀邦同志的一生给予很高的评价,但是根据小平同志意见,没有给予耀邦同志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”的称号。看来,邓太上皇比较记仇,对老胡依然耿耿于怀,所以才不肯抬高老胡的头衔,最终搞出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说法。
(22日当天《日人民报》的头版)
◇哪些人出席追悼会
说完悼词,再稍微聊一下那天出席追悼会的各种人物。
主持追悼会的,是当时的国家主席杨尚昆。虽然国家主席是个虚职(也就是花瓶),但是名头还是很大滴。由国家主席主持追悼会,说明规格很高。
由总书记老赵亲自念悼词,也算是给老胡家属足够的面子。前面的帖子介绍过,老赵跟老胡一样,都是改革派的骨干。
其它出席追悼会的朝廷大员,还包括:所有的政治局常委;党国“八元老”中的老邓、李先念、王震等人。但是,陈云作为朝廷第二号实权人物兼保守派的头目,称病没有到场(摆明了故意不给面子)。
(邓小平走过胡耀邦的遗体)
(站在胡耀邦遗体前面的三个朝廷大佬:矮邓居中,左边是赵紫阳,右边是李鹏)
◇总结
综上所述,老胡追悼会的规格,还是挺高滴。但是广场上的大学生依然不满意。为啥捏?因为悼词中,只字不提“反资产阶级自由化”的那档子事儿。当年老胡被废黜,主要的理由就是:“反资产阶级自由化”不力。如今悼词不提此事,说明裆中央压根儿没打算给老胡平反。
★民间的追悼会
说完大会堂的官方追悼会,再来说说广场上的民间追悼会。
◇官方和学生谈判
前面提到,几万名学生在前一天夜里就坐在广场上,就是为了等第二天的追悼会,并给老胡的遗体送行。等到北京公安局发现大量学生在夜里涌入广场,已经来不及阻止。到了第二天天亮,虽然有大批正规部队在广场和大会堂周边警戒,但以当时的兵力(约1千人左右),不可能在广场上实施清场。
这种情况下,官方只好跟学生谈判。官方要求学生在大会堂门口,让出一条30米宽的通道,以方便参加追悼会的车辆通行;作为交换,官方在广场上架设高音喇叭,进行追悼会的实况转播。学生代表同意了这些条件。
谈判完之后,几万学生在几分钟内,就整齐地平移30米,空出了通道。
党国方面,比较担心“新华门事件”重演。所以在学生空出通道之后,马上调大批军人在大会堂门口布置了多重警戒线。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学生冲击大会堂。为了避免引起学生的敌对情绪,这些军人都没带武器。
◇学生静听追悼会转播
上午10点,追悼会准时开始。广场上的学生都安静地听着高音喇叭的实况直播。
(横幅标语:
严惩贪官污吏)
(横幅标语:
让我们再看耀邦一眼)
◇学生代表下跪请愿
当追悼会接近尾声的时候,大会堂外的学生再次要求李鹏出来对话。但是李鹏犹如癞蛤蟆吃秤砣——铁了心,就是不出来见面。
当时的学生领袖之一吾尔开希对李鹏的态度十分愤怒,主张冲进大会堂;但另一个学生领袖张伯笠不同意。他俩的对话如下(摘自张伯笠的回忆录——《逃亡者》):
张伯笠:然后,郭海峰自告奋勇,拿着请愿书去大会堂门口下跪(4月18日的第一次请愿,也是郭海峰去的)。另两个学生领袖周勇军、张志勇也跟着一起去。三个人就跪在大会堂正门的国徽之下。双手高举请愿书。当时的广场上,所有看到这一幕的学生和市民,都被震惊了。
我们不能给政府以口实,在美国那样民主的国家也不可以冲进国会,况且今天又是耀邦的追悼大会。
吾尔开希:
那怎么办?难道就这样收场?你心甘情愿?
张伯笠:
把我们的请愿书递上去,如他们不接,那就面对国徽长跪不起,把这个政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!
吾尔开希:
我不同意,我们不能给统治者下跪!
张伯笠:
我们什么时候站起来过?四十年了,哪一个中国人堂堂正正地站起来过!
三个人跪了超过45分钟,没有任何朝廷的官员出来见个面,表个态。
(郭海峰、周勇军、张志勇3人跪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)
(郭海峰、周勇军、张志勇3人的正面近照)
看了上面这几张照片,不知列位看官有何感想?为什么一个号称代表最广大民众利益的执政党,却不敢(或不愿)出来跟学生代表见个面。
再说了,学生们提的要求并不过分。如果你看过前面的帖子《4月18日,从悼念到请愿》,自然就明白:学生们的要求,充其量只是改良。
★两场追悼会的对比
那天,有些名气大的知识分子,也在大会堂参加追悼会。他们看到了广场上的一幕,不禁感慨万千。
知名的改革派杂志《新观察》的主编戈扬女士,当场作了一首诗:
一片土地分成两边,中间隔着暴力的墙。顺便说一下:当军队在一个多月后进行血腥屠杀,作为老党员的戈扬宣布退党,她公开宣称:
这边是冷漠的冰山,那边是真情的海洋。
耀邦的尸体在这边,耀邦的灵魂在那边。
我们都是来自那边,没有那边哪有这边?
我们当年参加的共产党,不是现在的这个党。我要和这个镇压人民的党决裂!
除了戈扬,还有一些在场的知识分子,也评论了两场追悼会的迥异。
官方的《科技日报》副总编孙长江含蓄地说:
今天,北京有两个追悼胡耀邦同志的地方,一个在人民大会堂内,一个在人民大会堂外。这两个地方我都参加。我感到前者太小太小,而后者太大太大......
(编程随想注:《科技日报》是当时少数几家敢为学生说话的官方报纸。追悼会之后,官方的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等报刊压根儿没提学生在广场上的悼念。而《科技日报》却刊出长篇报道《风一程,雨一程,长歌当哭送君行》)
香港某杂志总编李怡评价说:
大会堂内,高度赞扬了胡耀邦的一生,唯独回避了87年1月他下台的事......
大会堂外,则紧紧盯着87年1月的事情,要求为当时的决定平反......
大会堂内,强调胡对党的忠心耿耿,强调他顾全大局......
大会堂外,则强调他自由、开放、宽松的政策,强调他两年前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他两年来的沉默......
★俺的点评
最后来说说俺的几点看法。
◇学生的期望过高
关于那天的追悼会,学生们抱有过高的期望。不少人以为:官方的悼词会为老胡的“资产阶级自由化”错误进行平反。
实际上捏,在当时的朝廷中,邓太上皇握有实权,是真正的一把手(关于当时的权力格局,请看“本系列第1篇”的介绍)。而“资产阶级自由化”这个说法,是老邓反复强调滴。所以,只要太上皇不死,老胡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,就不可能平反。
◇改革派应对失策
下跪请愿发生后,很多人都指责李鹏是缩头乌龟。但是捏,你如果换位思考一下,会发现:小李不出面,实在是情理之中。这个家伙作为保守派,巴不得学生跟政府的矛盾激化。这样一来,就可以重演86学潮那一幕——借学潮扳倒总书记。那他这个总理就有望更上一层楼。
列位看官反而该想想:为啥没有改革派的官员(包括赵紫阳)出来安抚学生?俺觉得有两个原因:
1. 改革派很可能低估了学生的情绪——他们以为追悼会结束后,学生的悼念活动也会跟着消停。
2. 改革派如果出来安抚学生,会被保守派官员抓住把柄,说他们对学生太温和太软弱(“八六学潮”的时候,胡总书记就被保守派指责:对学生太软弱)。
回到本系列的目录
版权声明
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,作者皆保留版权。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,保持本文完整,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网址:https://program-think.blogspot.com/2012/03/june-fourth-incident-14.html